【決勝職場】職場6條標準,看什么工作適合你
發布日期:2022-05-06瀏覽量:我常會講一段關于如何選職業的這個話題,是我的個人觀察和總結。我自己換過很多工作,越年輕越任性,回過頭來看,才發現如果早一點知道這6條,現在的我肯定不一樣。
一、先選大行業
少走彎路,意味著能更快抵達目的地。
從大學畢業到退休,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就那么三四十年(算上以后延遲退休),如果十年是個坎,你選的行業周期最好不要低于這個時間周期。
鐵飯碗的真正意義在于不會消亡和被取代,長壽的行業才可能有鐵飯碗。
記住,新領域永遠是年輕人的天下。
青春可以當飯吃的時候,要盡情吃,同時也要懂得及時離開。
那些永遠存在的行業,才是首選。
比如,食品、服裝、健康、教育……
所以,我最后選擇了母嬰行業。人類總要繁衍后代吧?無論怎么變,生孩子的事兒總不會變。人們只會在生孩子的方式、方法、環境、心理上持續優化。
只要有人類,這個行業就永存。
二、選大趨勢
以前父母總想讓我去學個會計專業,我確實學過。
表面上看,每家公司都需要會計。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會計中的基礎工作遲早會被技術甚至人工智能所替代。
再比如翻譯,這個專業也很容易被新技術取代,只是早晚的事兒。
接下來的趨勢是人工智能。
那就要考慮,哪些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部分?
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比如,藝術,比如,寫小說……
還有那些必須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需求……
具體在某個行業里,就要去了解發展趨勢。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選對路線比個人努力還要重要。
畢業幾年后,很多差距是因為你上的車不同造成的。
從上海到北京,你乘飛機或高鐵,和你騎了自行車相比,哪個更快?哪個更努力?
想明白這點就不要抱怨了。
另一種情況是,你預測到了這個行業要爆發,提早占個位,等在哪里。等候整個行業起飛時帶你一起飛。
但別忘了,等候的過程是一種煎熬,當然,也不排除預測失誤的情況。
三、第一份工作莫貪舒適
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你未來是越做越舒服還是越做越難。
有人一開始在舒服的地方穩定的待了幾年,等出來后,才發現很難適應大多數企業的競爭環境。越做心里越苦。
而有的人一開始在快速高壓的工作節奏中度過,雖然很折磨人,但能鍛煉出抗壓耐造的心理素質。更換職業時會發現,自己越做越輕松。
四、一個人的見識決定了未來的高度
很多人喜歡回老家工作,那是你的舒適區。如果對自己未來有期待的話,還是能在年輕的時候去一線城市折騰折騰,折騰夠了,再回老家也不遲。說不定,就折騰出來了呢。
五、選老板
我的經驗是,最好選擇要求嚴格的老板。
我第一家公司老板對我要求很嚴格,甚至有點兒找茬。
還總讓我干各種和我專業不相干的事兒,做不好,還被罵。老板是記者圈子里的“一只筆”,同時還是個商人。
我的文字功底就是那時被老板罵出來的。盡管差距還很大,但已經夠混飯吃了。
當時真的很壓抑,很想不通,到現在也不聯系。
現在回想起來,我遇到的兩個“壞”老板,對我的工作上的影響是最大的。
反觀我現在,我真不是好老板。因為我會在意對方的感受。
當然,老板本身的格局也很重要。跟不同的老板,你可以學會很多接人待物、處理關系的經驗,很多是你無法通過自己摸索學到的。
六、有專長,但要忘掉專業
如果不是專業性特別強的領域,請忘掉你的專業。
在職業的開始,如果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崗位,一定要勇于嘗試。老板都不怕你弄砸了,你怕啥?
能多嘗試就多嘗試,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最快。
這是我認為最有價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