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學部師資概況
一、 現狀分析
基礎教學部是一個團結和諧、積極向上、勇于改革、不斷創新的集體,教實學,育真才,重技能,促就業,全心全意地為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嫻熟的專業技能,可持續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而辛勤工作著。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基礎教學部成立于2009年8月,承擔了全院所有系部的基礎課教學任務。下設有語文教研室、數學教研室、英語教研室、軍事理論教研室、就業指導教研室。目前基礎教學部有專職教師98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12人,高校講師35人。
1:學歷情況:隨著我院高層次人才的引進,現有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44人。
2:職稱情況:中級及以上職稱50人 。
3:基礎教學部教師教學工作和任務。語文教研室承擔的主要課程有:《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高職禮儀》、《大學語文》。數學教研室承擔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英語教研室承擔的課程有:《大學英語》;就業指導教研室承擔的主要課程有:《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軍事理論教研室承擔的主要課程有:《軍事理論》課程。
二、發展定位與目標
經過近年的建設和提高,基礎教學部已建設成為設施完善、機構完整、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管理規范、力量雄厚的公共課教育教學單位。教學模式改革有突破性進展,教師的整體職稱、學歷有很大的提升,科研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 任務與措施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轉變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各教研室為專業教學服務,為學生學習技能服務; 按照學院教學方針,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處理教材,改革內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全心全意為專業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一)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教師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特別注重教師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職稱結構,注重引進、培養青年教師,落實教學骨干和學術帶頭人計劃,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
1、教師素質的提升
(1)師德提升
①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作為學生表率的教師,必須做到品德端正,嚴于律己 。
②尊重學生人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
③以人為本,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恒心關心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2)教學提升
①認真進行每一次教學活動,把教學能力的提高落實在每一天的課堂教學中。教學中完善、提煉教學風格,形成成熟的有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②認真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認真思考并虛心學習,及時進行課后反思。每學期聽課20節以上,虛心學習他人經驗。邊工作、邊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力求教學上的突破。
③ 充實自我,學而不厭 ,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地學習 ,精通自己的專業,深入鉆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點、關鍵和難點,講課引人入勝,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④ 加大課外閱讀量,增加課外閱讀作業,讓學生在課外博覽群書,廣泛摘錄,按學校課外閱讀制度的要求保值保量的完成任務,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⑤ 以教育科研為龍頭,營造研究氛圍,進行研討活動,扎實做好六個一; 即每年讀一本教學理論專著,訂閱一本與自己所任學科有關的報刊雜志,主持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面向教師或學生開設一次專題講座,每學期執教一節公開課(示范課、匯報課),發表(交流)一篇教學論文(課件)。促進自己成為研究型教師,加速自己的成長。
(3)個人能力提升
①注重知識積累,以自學為主,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如:《給教師的建議》、《中國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新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解讀》、《影響教師一生的經典故事》、《有效教學論》等書籍,認真做好各類讀書筆記,善于捕捉靈感,及時動筆,寫出體會和感悟。每天有1小時以上的讀書時間。利用博客及時記錄自己在教育科研、課堂教學、業務學習、個人感悟等方面的學習心得。
②在學習交流過程中,重點對新課程教學情況進行探討。通過與同行們開展平等、坦誠的專業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學習,彼此借鑒,共同分享經驗。每次的交流活動都讓自己有所收獲、有所提高。除此之外,還可經常參加網上的科學教育論壇的討論,從中傾聽專家的教導,學習同行們的經驗。
③加強基本功的訓練,爭取在粉筆字、普通話、寫作的基本功方面都有所提高。
(4)信息技術提升
①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更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思考問題,要利用好這種教學手段,認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進一步提高制作教學課件和網頁制作的水平,利用網絡搜集有關的教育教學信息,幫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②充分利用校園信息化平臺相關資源,利用網絡學習和交流。
2、教師跨學科的培養
基礎教學部全體教師必須學懂、學透《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禮儀和文化修養》課程,以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課程建設與改革
課程建設是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的基礎,是加強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的基礎工程。
1、進一步完善課程結構和課程體系,加強與各專業特色的滲透和融合,按照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來進行建設,按照就業需要和崗位要求來進行改革, 如《高等數學》的建設與改革要圍繞專業教學的必需,夠用進行,根據不同專業選擇不同教學內容。
2、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和可持續能力的培養,把改革和建設結合起來,在改革中建設,在建設中改革。人文知識重在培養高職生的文化修養的人文精神。英語教學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功培養。
3、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積極推進以學生為本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三)教材建設
1、注重選用最新的國家規劃教材。
2、積極推進《就業與創業指導》自編教材的使用和推廣。
(四)教學管理
設立教研室主任負責制,建立健全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加強期初、期中、期末常規教學管理工作,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
(五)教研、科研工作
鼓勵教師參與教研、科研工作,開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積極組織教師申報院級、省級及國家級科研課題,鼓勵每位教師每年至少參與一項課題研究或發表一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