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官方微信

      招生熱線:0395-3265222

      弘揚絲路精神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發布日期:2025-01-21 11:21 瀏覽量:

      來源:《紅旗文稿》2025/1 作者: 葛 莉 2025-01-13 11:26:54

      2024年1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帶一路’始終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國際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取得了重大成就,為增進同共建國家友誼、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新時代新征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成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一、新時代絲路精神的基本內涵

      ??千百年來,絲路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見證著東西方互通有無、相遇相知的歷史。新時代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與文化根基。同時,全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賦予絲路精神以全新的時代內涵。

      ??賡續“和平合作”的優良傳統。古絲綢之路,和時興,戰時衰。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鑿空之旅”,使用的不是戰馬與長矛,而是駝隊與善意;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的“遠洋航海”,依靠的不是堅船與利炮,而是寶船與友誼。一代代“絲路人”篳路藍縷、揚帆遠航,賡續著和平合作的優良傳統,架構起東西方和平的橋梁、合作的紐帶。作為新時代絲路精神的核心精髓,“和平合作”倡導以對話協商替代沖突對抗,強調珍視和平環境、共創合作良機,增進各方信任、彌合各方分歧,從而將政治關系、地緣毗鄰、經濟互補優勢轉變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共同發展的優勢。正是因為堅持和平合作,我們篤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努力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關系。

      ??彰顯“開放包容”的胸懷氣度。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與恒河流域、黃河與長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匯集地,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文明在開放中得以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得以共存。作為絲路精神的顯著特征,“開放包容”倡導具備世界眼光與戰略思維,擁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與兼容并蓄的非凡氣度,尊重、承認、接納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價值、社會制度、發展道路、生活習俗等差異,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聚同化異。正是因為堅持開放包容,我們謹記“‘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積極推進同各國、各地區發展戰略和互聯互通規劃對接,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努力建設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

      ??綻放“互學互鑒”的睿智光芒。古絲綢之路是一條經貿往來、通商易貨之路,更是一條文明融合交流、互學互鑒之路。每種文明都具備獨特的魅力與深厚的底蘊,都綻放著人類精神瑰寶的睿智光芒。古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及四大發明等遠播海外。同時,外國的天文、歷法、醫藥及宗教文化也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國。作為新時代絲路精神的集中體現,“互學互鑒”倡導尊重人類文明多元化、發展道路多樣化、發展水平差異化,摒棄偏見、打破隔閡,相互學習、彼此借鑒,取長補短、融合共存,通過加強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正是因為堅持互學互鑒,我們倡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以共享包容超越文明隔閡、和諧平等超越文明沖突、多樣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匯聚“互利共贏”的普遍共識。古絲綢之路的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沿線人民共享商品、資源、成果等。獨行快,眾行遠。這是一條互聯互通、開放合作之路,更是一條互惠互利、共享共贏之路。作為新時代絲路精神的宗旨目標,“互利共贏”倡導不同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發展水平的“絲路人”優勢互補、互惠合作,摒棄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兼顧各方訴求與關切、共同創造機會與條件,共同應對威脅與挑戰、共同謀劃利益與福祉。正是因為堅持互利共贏,我們秉持“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啟動了大批務實合作、造福民眾的項目,構建起全方位、復合型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開創了共同發展的新前景。

      ??二、深刻領悟新時代絲路精神的價值意蘊

      ??新時代絲路精神凝結于歷史、啟迪在當下、著眼于未來,集中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領悟新時代絲路精神的價值意蘊,不斷鞏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共識和精神根基。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載體。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戰爭,實現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展,也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來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絲路精神汲取著中華文明對外交往的智慧,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載體,具備深厚的歷史淵源與人文基礎。其中,“和平合作”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憧憬,“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以和為貴”、“講信修睦”的格局。“開放包容”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納百川”、“厚德載物”的胸懷,“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的理念,“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特質。“互學互鑒”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合共生”、“和實生物”的智慧,“和而不同”、“取長補短”的信念,“交相互利”、“交通成和”的追求。“互利共贏”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施眾利”、“義以為上”的品格,“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責任,“風雨同舟”、“和衷共濟”的擔當。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指引。絲路精神承載著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政治互尊互信、經濟合作共贏、文化文明互鑒的輝煌實踐,升華為共建國家共有的智慧結晶、價值追求與精神財富。伴隨著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行穩致遠、走深走實,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絲路精神也不斷傳播傳承、發揚光大。絲路精神科學指引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特別是民心相通夯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民意基礎與社會根基,助力共建國家消除文化壁壘與文化隔閡,增進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如果說基礎設施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硬聯通”,規則標準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軟聯通”,那么民心相通則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心聯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在于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旅游、體育、民間交往等領域的合作,有助于增強共建國家人民的身份認同、情感認同與價值認同,旨在夯實民意基礎、筑牢社會根基。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動力。近年來,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人類社會面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實現普遍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需要我們用世界眼光共同關注人類的前途命運,用全球視野科學回答世界之問。如果說共建“一帶一路”是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那么厚植于“一帶一路”建設的絲路精神,則為構建休戚與共、權責共擔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精神動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延續代代相傳的和平薪火,激發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映射熠熠生輝的文明光芒,這與新時代絲路精神的價值意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共建“一帶一路”各國人民在絲路精神的引領下風雨同舟、守望相助。要堅定“時與勢在我們一邊”的戰略自信,保持“ 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三、新時代絲路精神的弘揚路徑

      ??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我們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絲路精神,不斷提升這一精神的國際傳播效能,不斷凝聚更多共識,讓各國人民都能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推動世界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

      ??弘揚絲路精神要倡導對話與和平。“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和平是前提,是基礎。弘揚絲路精神,就要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與國際公平正義,反對踐踏國際規則與破壞國際秩序的行為;主張平等相待與相互尊重,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主張和平共處與協商解決爭端,反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主張相互合作與彼此成就,反對冷戰思維與集團對抗。動輒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脅,無益于解決國際爭端與分歧。我們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與分歧,積極溝通政策、協同解決問題,增信釋疑、凝聚共識,致力于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努力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通過提升政治互信,促進經濟互補,加強文化互動,推動共建國家成為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共同發展的好伙伴、兼收并蓄的好知音。

      ??弘揚絲路精神要尊重道路選擇。各國歷史傳統、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千差萬別,發展道路、所處環境各具特色。正是這種差別與特色形成了世界的豐富多彩。弘揚絲路精神,就要尊重各國的差別與特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與發展模式,倡導求同存異、和諧共生。共建“一帶一路”雖然是中國首倡的,但“一帶一路”建設不只是中國的事情。我們一貫堅持同共建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摒棄封閉性排他性的思維模式,反對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山頭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并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我們要從不同文明發展實踐中汲取智慧與力量,致力于將世界多樣性轉變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

      ??弘揚絲路精神要促進文明互鑒。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成為引領世界文明互鑒的思想旗幟。古絲綢之路上的東西方文明交流史告訴我們,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而有交流互鑒的前提;同時,文明又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而有交流互鑒的價值。弘揚絲路精神,就要尊重不同文明的差異性、獨立性和多樣性,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既要樹立文化自信,積極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更好地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展現中國形象、提升中國軟實力;又要祛除文化自負,堅持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反對故步自封抱殘守缺。只有“走出去”與“引進來”并舉,尊重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不同認識,相互學習、彼此借鑒,通過“美人之美”以求“美美與共”,才能在交流互鑒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

      ??弘揚絲路精神要堅持合作共贏。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這是古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不僅是合作共贏的倡導者,更是合作共贏的積極踐行者。弘揚絲路精神,就要增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跳出小圈子與零和博弈思維、秉承大家庭與合作共贏理念,摒棄意識形態的爭論、跨越文明沖突的陷阱,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的過程中促進各國的發展,同舟共濟、權責共擔,休戚與共、命運與共。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中國主張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機遇,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更多信心與力量。我們將與共建國家攜手前行,繼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指導原則,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為指引,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不斷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共贏發展新空間,推動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各國現代化,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AV天堂手机在线观看_国产aa免费视频观看网站_国产免费久久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成人AV
        1. 亚洲一区自拍偷拍 | 亚洲久操中文字幕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道不卡 |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小说专区 | 欧美精品专区在线观看视频 | 夜夜久久国產精品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