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官方微信

      招生熱線:0395-3265222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 譜寫法治中國新篇章

      發布日期:2021-04-27 16:56 瀏覽量:

      來源: 《紅旗文稿》2021/8 作者: 呂忠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科學謀劃、系統部署、全面改革和整體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布局,以強國興邦的使命擔當、縱覽風云的時代視野、銳意創新的戰略勇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新境界,逐漸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科學指南——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其重要特征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指引我們牢固樹立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論自信、法治體系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將全面依法治國明確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首先是在憲法中明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進。制定和修訂多部黨內法規,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礎,不斷推動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專門部署,推動法治建設駛入快車道。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切實加強黨中央對法治中國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從根本上保證法治的人民性和社會主義方向,保證全面依法治國的統一部署、協調有序和統籌推進。與此同時,加快立法補短板、強弱項的進程,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法規體系,回應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新期待;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根本保證;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以人民為主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屬性;用法治守護發展與安全底線,以良法促發展,以善治保安全,良法善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價值目標;統籌推進法治建設與深化改革,加強頂層設計與科學規劃,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創新、改革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動力;強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引領法治進步、樹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文化,實現德法共治、德法融合,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特色;傳承中華法律文化、延續紅色基因、借鑒世界優秀法治文明成果,實現自我制度創新,面向世界、立足中國,以自我創造為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和拓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邏輯的必然要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內在需求。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決不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不搞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那一套。


        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積極探索和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制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大量法律法令,創造了“馬錫五審判方式”。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制定了“五四憲法”和國家機構組織法、選舉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建立起社會主義法制框架體系,確立了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分析全面依法治國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經濟社會條件,深刻把握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科學識別深刻變動中的國際國內形勢,堅持“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不斷深化對全面依法治國規律性的認識,確立把握中國法治發展問題的理論基點。他強調,我們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并將其生動地運用于法治領域,強調要以底線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精準思維等科學方法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提高法治思維與治理能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強調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底線、價值底線和道路底線,充分體現了底線思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因此,必須“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了“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的戰略思維。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多要素、多條件互相支撐、互相影響的有機整體,為此,必須把“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總抓手,把“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作為工作布局,把“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為重要環節,把“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作為迫切需要,充分體現了統籌謀劃、整體推進的系統思維。社會主義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實現法治現代化,干部隊伍建設問題是關鍵,為此,必須“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充分體現了找準病因、祛除病根的精準思維。


        習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全局,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考察當代中國法治發展的內在矛盾運動,科學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了一整套原創性法治理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寶庫。


        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制度、具體制度組成的多層次、多領域的宏大整體。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有機的完整過程,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是法治諸要素、結構、功能、過程內在協調統一的有機綜合體。這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抓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有了這個總抓手,才能提綱挈領、綱舉目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并從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應著力做好“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和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項工作,努力形成黨領導立法與立法機關科學立法、黨保證執法與行政機關嚴格執法、黨支持司法與司法機關公正司法、黨帶頭守法與全民守法緊密結合、統籌推動的新局面。繼續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重點是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基本的文明標識的良好社會氛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而形成。堅持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堅持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通過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將抽象的法治國家建設目標具體化為可操作、易評價的五個方面,解決了國家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有效轉化的方向和路徑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構建和制度設計,不僅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性,是對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實踐特色的制度體系的高度凝練與概括。


        弘揚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的先人們早就開始探索如何駕馭人類自身這個重大課題,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我國古代法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獨樹一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法治文明的本土法治資源,深刻總結中國古代法制傳統和成敗得失,比較中外法治發展脈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精華,汲取中華傳統法律智慧,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賦予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時代內涵,使中華法治文明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汲取“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歷數治亂興衰、王朝更迭,強調法治為了人民、法治建設依靠人民,使法治深深扎根于人民創造性實踐;借鑒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強調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強化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發展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提倡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平安和諧;贊揚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自然觀,強調“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等等。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民法典高度重視“習慣”“公序良俗”的作用,充分體現開放包容的立法態度和對民眾生活習俗的尊重。民法典繼受傳統文化中的“秩序”思想,通過設定個人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義務構造出一種序列化的穩定社會形態,以維持和諧的社會秩序。民法典采納中華傳統生態智慧,創設“綠色原則”和“綠色制度”,促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環境友好型社會關系。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果,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精神家園和文化根基。樹立和堅定法治文化自信,實質上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論自信、法治體系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所蘊含的方向指引、理論支撐、制度保障和文化根基,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理論自覺、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作者: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AV天堂手机在线观看_国产aa免费视频观看网站_国产免费久久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成人AV
        1.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四区 | 亚洲性色AV乱码字幕无线观看 | 日本欧洲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伊人小蛇婷婷色香综合缴缴情 |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