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專業群
一、信息技術專業群組群邏輯
信息技術專業群緊緊圍繞國家與河南省戰略,依托學院搭建的“產學研轉創”環境和食品類專業優勢,深化校企合作,強化專業交叉,以食品產業對數智化人才的需求為導向,面向數字食品產業信息化架構、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控、集成化應用等主要崗位集群,依據“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邏輯組建專業群。
圖7-1 信息技術專業群組群邏輯圖
二、信息技術專業群“思政貫穿、四化驅動、平臺共設、互融互通”課程體系
與合作企業共同圍繞食品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對技能人才的復合型需求,科學構建專業群課程體系。基于專業群崗位設置需求,將群內的通用知識、技術技能打造成專業群的共享平臺課,將交叉融合的新技術、新技能納入專業群互選課,開設智能管理系統項目實訓等專業群大綜合課程,培養學生多崗位認知和新技術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復合能力。在“雙輪雙驅”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下,形成了“五維設計、六思融入、七式同行、多元評價”全過程育人的課程思政模式。
圖7-2 信息技術專業群“思政貫穿、四化驅動、平臺共設、互融互通”課程體系結構圖
三、信息技術專業群“三級遞進、三標耦合、三方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將專業相關行業的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崗位標準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提煉、規整,再結合專業調研與專業實際情況、依據職業認知和職業成長規律,構建職業能力“三級遞進”的人才培養體系;然后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根據各學習領域組合課程,編寫課程教學標準,完成職業資格標準、企業崗位標準、課程教學標準的“三標耦合”,實現教學內容的標準化、系列化。將教研室、實訓室、工作室“三方融合”,教研室負責理論教學、教研教改和本專業教師管理;實訓室組織專門性的技術技能實訓;結合校企雙方優勢創設工作室,將真實項目帶入工作室,開展綜合性技能培養,實施職業基礎能力培養、職業專項能力培養、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的“三級遞進”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圖7-3 信息技術專業群“三級遞進、三標耦合、三方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圖
包裝設計專業群
一、包裝設計專業群組群邏輯
包裝設計專業群“以鏈建群”【產業鏈→崗位鏈→專業群】的組群模式是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高度融合的有效途徑。包裝設計專業群依托共同基礎構建專業群,具有共同學科和技術基礎,例如圖像處理基礎、設計構成、圖形創意、非遺農民畫制作等;圍繞核心專業構建專業群,由一個辦學特色明顯、影響力大、實力強、就業率高的專業為核心專業,若干工作對象相似技術領域相近、專業基礎相同的相關專業組成,例如包裝設計專業群以包裝工程技術為核心,與視覺傳達設計、廣告藝術設計、動漫制作技術4個專業組成;面向崗位群構建專業群,針對設計行業相近或相關的職業崗位(群)來構建,例如包裝設計、室內展覽、廣告策劃、動畫模型等崗位;面向產業鏈構建專業群。通過分析產業鏈上的人才需求狀況來構建鏈式專業群。
圖8-1 包裝設計專業群組群邏輯圖
二、包裝設計專業群“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課程體系
包裝設計專業群形成“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建立完備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確定課程結構,形成專業課程,構建課程體系;每個專業打造3門優質核心精品課程,輻射并引進其它課程建設;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入職業活動規律組織教學過程;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利于學生長遠學習和發展。
圖8-2 包裝設計專業群“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課程體系結構圖
三、包裝設計專業群“五共三實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包裝設計專業群創新完善“五共三實一體——實境、實體、實戰”的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構建“五共”模式,實現了五個轉變,即校企合作由淺層次的“人力資源供給”向深層次的“行業企業全過程參與”轉變;人才培養由院校“單主體”實施,向校企“雙主體”共同完成轉變;師資隊伍由院校“單向供給”向校企“雙向交流”轉變;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由院校教師“獨立完成”向校企“合作完成”轉變;實訓場所由學校“獨立建設”向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轉變。專業群特色更加鮮明,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專業榮譽碩果累累。
圖8-3 包裝設計專業群“五共三實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