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4 13:39 瀏覽量:
《初識茶文化》
一、案例主題
(一)課程和案例的基本情況
1、知識目標:
(1)認識、了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通過單元的探究學習活動,初步了解一些中國的茶文化。
2、能力目標:
(1)通過內容講解、任務引領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
(2)讓學生初步掌握利用資料、文獻等進行研究的方法。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3、情感目標:
(1)通過對我國茶文化的詳細了解和體驗,培養學生特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對茶藝和茶道精神的領會,培養學生追求飲茶之人“廉、美、和、靜”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思政內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
(1)通過對我國茶文化的詳細了解和體驗,培養學生特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培養學生追求飲茶之人的“廉、美、和、靜”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讓學生最終成為中國茶文化傳播的使者。
(三)教學實踐情況
通過內容講解、圖片展示和相關視頻播放講解相關知識,再結合課外任務布置,用教師引領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
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樹立自身的家國情懷。
(四)案例的思政教學目標
茶藝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綿延不斷的文化發展過程當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要樹立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社會主義建設就是要繼承我們的文化,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設我們的國家。
二、與專業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思政融入點
授課內容 | 思政融入點 | 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
初識茶文化 | 1、傳統文化 2、人文素養
| 一、教學過程 (1)茶的起源與傳播 (2)茶文化的形成。
二、教學方法 (1)問題導學法——激發興趣,拓展視野 問題1:同學們,知道我國古人的“開門七件事”是什么嗎? 問題2:茶的起源你知道在哪里嗎? 問題3:茶,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茶文化,是我國飲料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的歷史源遠流長,有著多彩的表現方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茶文化中的養生術,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國人尤其是老年人的青睞。千百年來,演繹了許多生動有趣的飲茶經,這些都組成了我們彌足珍貴的中華傳統文化。 你能說出來,喝茶對身體健康有哪些幫助嗎? 通過以上3個問題,可以很快地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的中心。在回答這3個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同學會發現,雖然大部分同學們對茶并不陌生,但實際上自己對茶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學習欲望油然而起。 (2)教師引領法——激發興趣、啟發點撥 通過內容講解、圖片展示和相關視頻播放講解相關知識,再結合課外任務布置,用教師引領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 通過課堂上學生的鑒茶、泡茶、品茶、說茶,讓學生在實踐中初試茶道藝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教師要在課堂中引領學生情感價值的提升,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茶道禮儀教育,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及其與家人的生活質量,促進同學間的和諧交往。 (3)分組討論法——分組討論,積極探索 通過教師引用古代經典有關茶的記錄,講述我國茶的歷史,茶的功能。 學生討論并回答,還知道哪些有關茶的記錄,功能還有哪些?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三、案例意義
本學科利用理論知識的引領講解與學生分組討論相結合,使學生學習認識中國博大的茶文化,習茶、知茶、懂茶,學習和發揚中國茶文化。感受茶禮與中國禮儀的一脈相承,領略茶文化禮儀美德。
四、教學反思
(一)實施效果及創新成果
1、明確了課程學習的情感價值觀。還有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完成學生文化人格的塑造。
2、注重課程設計,較好地滿足了職業學院的學生對技能型課程的需求。學生對茶歷史十分感興趣,用故事為課程開場最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接著通過短片、課件等形式向學生展現茶葉的分類、特點、功效、產地等知識,并通過觀茶、聞茶來識別不同的茶葉。讓他們通過生生交流,最后總結,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二)存在的問題
1、對茶的種類和功能的學習不夠全面,對于茶的其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理解不到位。
2、對茶藝、茶道之間的關系理解容易片面。
(三)今后的改進思路及注意事項
1、為了更好的促進茶藝課程的完善,將課程中心轉移到學生茶藝實踐訓練中。
2、利用更多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