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3-18 21:50 瀏覽量:
2025年3月18日下午在營養烹飪學院實訓樓306會議室,營養烹飪學院院長楊霞教授主持并解讀了剛剛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本次會議聚焦《綱要》核心內容,深入分析國家在食物與營養發展方面的政策方向,為學院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提供政策依據與實踐指導。
楊院長圍繞《綱要》的政策背景、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及實施保障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未來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戰略路徑:
1.推動食物供給結構優化,促進多元化發展
會議強調,《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不僅要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供給,還要提升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等關鍵營養素的供應能力。政策特別提到,需加大對水產品、大豆、肉蛋奶等食物的生產和消費引導,推動食品產業向更加營養化、健康化的方向發展。
2.倡導科學膳食模式,改善居民營養結構
根據《綱要》要求,國家將進一步優化膳食指導標準,明確人均每日能量攝入標準,其中男性推薦能量攝入為2150千卡,女性為1700千卡。同時,《綱要》提出要提高優質蛋白質攝入比例,推動膳食纖維的日均攝入量達到25—30克,并嚴格控制鹽、油、糖的攝入量,促進居民形成更加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
3.加快營養型食品研發,提升食物健康價值
解讀釋義,《綱要》鼓勵加強食品加工技術創新,推動傳統食品向營養型食品升級。例如,在豆制品行業,將支持研發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推進傳統豆制品營養化改造,同時鼓勵新型蛋白食品的開發。在乳制品領域,將穩定液態乳生產、擴大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費,并進一步推廣“學生飲用奶”計劃,以提升居民奶類消費水平。
4.強化食品安全與政策保障,推動可持續發展
楊院長強調,《綱要》不僅關注食物供給和營養改善,也提出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減少食品浪費、加強食品生產全鏈條監管等措施,以實現食物與營養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政策明確要求,通過政府引導、科技創新和社會共治相結合的方式,確保食物質量安全、減少營養不均衡問題,為全民健康提供制度性保障。
最后,楊院長指出《綱要》不僅為國家食物與營養發展規劃了藍圖,也對教育領域提出了更高要求。學院將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結合學科特色,深化食物營養研究,助力行業技術升級,同時加強社會科普宣傳,引導公眾樹立科學飲食觀念,為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此次會議的召開,加深了學院教師對《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的理解,為學院未來在營養健康、健康食品研發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推動學院在國家大食物觀戰略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