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官方微信

      部門概況
      機構設置
      新聞動態
      師資隊伍
      教學名師
      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文件
      思政工作
      心理咨詢
      就業指導
      當前位置: 首頁 > 基礎教學部 > 教學管理

      四“融”引領,打造四“有”課堂

      發布日期:2022-04-25 10:36 瀏覽量:

      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把質量作為教育的“生命線”。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類型教育,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的理念、方法、路徑、模式、策略與普通教育應有所不同。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職業院校課程怎么建、怎么用,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技能型社會的建設。

      融通用素質和行業特質,讓課堂教學更有溫度

      困境: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同質化嚴重,職業特質凸顯不夠。當前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職業院校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目標缺乏系統研究,同質化嚴重,對于愛國主義、家國情懷、大國工匠等育人元素的融入停留在概念化層面,區域、學校、專業、課程和職業特色凸顯不夠,過于追求大而全的課程育人目標難以讓學生產生共識、共鳴和共情,影響課程育人成效。

      對策:作為面向就業的教育,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和學生職業面向進行凝練與提取。立德樹人是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所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和通用素質;職業面向是學生適應職業發展需要的行業特殊素質要求。

      為避免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同質化,設計課程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區域、學校和專業特色,并根據課程類型、特點、內容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階段,將通用素質和行業特質分解到不同課程。公共基礎課側重于理想信念、家國情懷、道德品質、個人修養等素養的培養,在課程中融入與專業相關的思政元素,在學生心中形成“職業素養”的概念,消除職業期待錯位。專業基礎課側重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職業道德的建立,以及職業責任感、職業榮譽感等職業意識和態度的形成,開始滲透職業核心素養意識。專業核心課程側重于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作風、職業行為、作業規范等行為習慣的培養,逐漸培養職業技能,養成職業紀律、作風及行為規范。實踐課主要是對集體意識、團隊合作精神、職業規范、職業紀律、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等職業素養的內化與踐行。

      不同類型課程對應的育人側重點各有不同,在實施中可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適當交叉與重疊。將通用素質和行業特質培養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不僅會大大減輕育人目標同質化的嚴重現象,也會讓課程育人更加腳踏實地、緊密聯系學生,更能打動人心、讓課堂教學更有溫度。

      融模塊組課和分類施教,讓課堂教學更有精度

      困境:課程內容供給模式單一,教法單調。職業教育的教學對象越來越多元化,傳統的課程供給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多樣化的教學需求。如何針對在校學生、企業培訓者、復員軍人、新型農民等不同生源情況,構建差異化的課程內容,精準施教、因材施教,部分職業院校教師還缺乏深度思考。

      對策:精準教學是化解教學需求多樣化與供給單一化矛盾的有效辦法,包括了精準學情分析、精準目標確定、精準內容選取、精準路徑選擇等多個方面。針對上述復雜生源情況,要精準分析學情,明確學習需求,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選擇針對性的教學內容。

      模塊組課是一種精準便捷選取學習內容的有效方法,主要是將課程分成若干個大模塊,每個大模塊由基礎、核心、綜合、拓展等不同層次的若干小模塊組成。根據學習者的身份類型、專業類別、學習動機等差異,選擇難度不同、容量不同的大小模塊,動態組課,形成動態精準的課程內容供給方法。

      分類施教是指根據學習者身份,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針對在校學生開展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針對社會學習者開展基于MOOC的純線上自主學習,針對企業培訓者實施定制式教學等。通過精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精準施教,讓課堂教學更有精度。

      融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度

      困境:學生被動學習,復合能力難以提升。產業轉型升級與行業技術革新引發了職業崗位的嬗變,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適應性、復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參與度與自控力普遍較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習得以機械記憶、簡單重復、被動學習居多,學習過程常停留在淺層學習層面,不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

      對策: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正從“以就業為導向”逐步轉向“以學生生涯發展為導向”,從單一技能的培養逐步轉向復合能力的培養。作為未來教學的新常態,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既具有線上教學的便利性、個體性,又兼具線下教學的互動性、體驗性,能促進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與整合性學習,有效提升學生復合能力。

      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智慧教室、5G技術、數據分析技術、MOOC、SOPC、融媒體教材、專業教學資源庫等數字資源與環境,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辯論學習等教學策略,構建一種虛實結合、理實互補、“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信息技術賦能教育教學,實現知識內化與遷移,培養復合能力,讓課堂更有效度。

      融校企“建用賽研”,讓課堂教學更有高度

      困境: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不足,教學改革能力不強。目前職業院校的教師主要來自普通高校和行業企業,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教育,沒有系統學習職業教育理論和職業認知、教育教學法等方面的知識,課程研究開發及教學改革能力不足。多數學校尚未形成成熟的課程團隊建設模式、路徑和機制,影響了教師教研能力的提升,難以支撐課程高質量建設需求。

      對策:教學團隊是推動課程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是支撐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力量。職業院校課程團隊建設應以《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為基本遵循,對接學校教育教學需求與企業職業培訓需求,匯聚校企雙方教授、名師、技能大師,依據“師資互聘、課程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原則,形成完善的課程團隊建設模式和教研能力提升機制,共同培養真正的“雙師型”人才。

      一是組建結構化課程團隊,通過名師引領、項目帶動、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方式,采用“名師指導頂層設計,骨干執行教學實施”的方式,構建螺旋遞進的課程團隊發展路徑;二是以課程為牽引,以項目為驅動,通過“建用賽研”,打造以建課程資源為起點,以用課程資源、用教學技術、用教學策略為手段,以比賽為抓手,以教學科研相長為目的,從課程開發、資源建設、教學組織、項目申報、教學比賽、教學研究等各方面,打通“課程—教師”共生共長的新路徑,打造高水平課程團隊讓課堂教學更有高度。

      (作者:龔娟 張瑩 欒婷婷,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AV天堂手机在线观看_国产aa免费视频观看网站_国产免费久久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成人AV
        1. 亚洲全高清久久久久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 亚洲jizzjⅰzz妇女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 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新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