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對待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發布日期:2020-09-15 18:46 瀏覽量:
首先,要對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是“病”,而不是什么思想問題或道德問題,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對待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同學要多關懷而不是回避和歧視。
其次,要了解一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識。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據三個標志:
1、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否與客觀現實相符合。也就是是否與周圍的環境一致。
2、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是否協調一致。正常人的認知、情感、意志活動都是協調一致的,人的認知能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調,不僅自己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雖經別人幫助和分析,仍堅持己見,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這人已患了某種心理疾病。
3、看一個人的個性特征是否相對穩定。人的個性特征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如果一個人的某種個性特征突然變得異乎尋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態了。如,一個人本來很活潑,性格很開朗,突然莫名其妙地變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緒低落、郁郁寡歡、表情呆板、憂郁沮喪,甚至悲觀厭世。
第三、要堅信心理疾病是能夠治好的。盡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復雜,療效也比較緩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同學,不要過分地懼怕、恐懼,只要善于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強信心,懂得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在心理醫生或專家的指導下,掌握并運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那么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夠治好。
最后,要堅持心理咨詢和治療。一旦出現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不要害怕,因為每個人都育可能受到心理障礙的困擾,不要覺得內疚或麻煩別人。及時尋求幫助和堅持心理治療和咨詢有助于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