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發布日期:2020-12-24 16:52 瀏覽量:
據調查,在大學生所面臨的大部分壓力事件中,平均壓力最大的十項為: 1、感到競爭激烈;2、擇業困難;3、考試不過關;4、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5、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如別人;6、理想與現實有差距;7、精神空虛,無所事事;8、難以將理論運用于實踐;9、面臨考試;10、隱私被別人發現。
其中主要是:
1、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導致大學生交際困難有以下幾個原則: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對其教育不當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果,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由于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之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
2、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3、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每年剛入學的大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導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大學不統一,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另外,新生作為大學中普通的一員,與其以前在中學里作為佼佼者的感覺大不一樣,這也是導致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
人們總是喜歡用“如果”去勾勒一些莫須有的奇跡。可大部分“如果”都不可兌現,不過是從希望到絕望的一個緩沖地帶。—— 《阿斯匹林》
4、情感困惑和危機
當前,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大學生的性困惑問題,在性意識與自我道德規范的沖突中產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這是誘發大學生心理變異,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5、 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后遺癥
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體。對獨生子女的教育不當而造成的后遺癥,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一大誘因。獨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際已成為家長、老師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源于獨生子女從小就備受家人的溺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常會養成許多不良習性,而這些習性則成為誘發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6、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
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于緊張等等。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人生最大的榮耀不在于從不跌倒,而在于每一次跌倒后都能爬起來。回憶是件很累的事,就像失眠時怎么躺都不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