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6-23 18:30 瀏覽量:
今日推薦一部經典的音樂教育類電影——《音樂之聲》,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并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并與瑪利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
22歲的瑪麗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長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于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借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范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后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了然。瑪麗亞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消息后,他們更加難過。可惜,他們的生活并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演出了孩子們準備好的歌曲。在這時,上校和瑪麗亞演唱了雪絨花,歌曲里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郁深厚,不顧旁邊持槍的納粹守衛,在場的觀眾也跟著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絨花。
演出之后,趁著頒獎的時候上校一家人逃離演出現場,納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過納粹的追蹤,然后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
《音樂之聲》上映后受到大眾的喜愛,眾多媒體對此也作出評論。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雅致的別墅,七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深深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片中多首歌曲,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來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也都成了觀眾們記憶中最值得細細回味的旋律。(新浪網評)
《音樂之聲》中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觀眾沉醉不已,理查德·羅杰斯創作的優美動聽、流暢生動的音樂和百老匯制作人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撰寫的雅俗共賞、惹人喜愛的歌詞,無疑是該片取得空前成功的關鍵因素。(《新快報》評)
《音樂之聲》這部音樂片中,茱莉·安德魯斯宛如出谷黃鶯般高亢亮麗的開嗓、和阿爾卑斯山廣袤壯美的自然景觀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為了一開場就令觀眾醍醐灌頂的記憶標簽。作為一部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發著濃郁的戲味兒,在旋律的起伏之間,觀眾們能體會到一種因情緒變化而產生的動態之美。(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