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發布
發布日期:2019-04-09 13:26 瀏覽量:
“質量為王、標準先行”。1月30日,教育部召開2018教育新春系列第二場發布會,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這是向全國、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到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首次頒布的《國標》有三大特點:一是既有“規矩”又有“空間”。既對各專業類提出統一要求、保證基本質量,又為各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發展留出足夠的拓展空間,形象地說,就是“保底不封頂”;二是既有“底線”又有“目標”。既對各專業類提出教學基本要求,兜底線、保合格,同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各專業類標準提出定性要求,同時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標。
吳巖表示,《國標》把握三大原則:第一,突出學生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創新形式、改革教法、強化實踐,推動本科教學從“教得好”向“學得好”轉變;第二,突出產出導向。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條件保障度、質保有效度和結果滿意度;第三,突出持續改進。強調做好教學工作要建立學校質量保障體系,要把常態監測與定期評估有機結合,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持續改進,推動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此次發布的《國標》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盡管專業類之間各不相同,但《國標》內容形式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八個方面內容:一是概述。明確該專業類內涵、學科基礎、人才培養方向等。二是適用專業范圍。明確該標準適用的專業。三是培養目標。明確該專業類的培養目標,對各高校制定相應專業培養目標提出原則要求。四是培養規格。明確該專業類專業的學制、授予學位、參考總學時或學分,提出政治思想道德、業務知識能力等人才培養基本要求。五是師資隊伍。對該專業類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教師學科專業背景和水平、教師教學發展條件等提出要求。六是教學條件。明確該專業類基本辦學條件、基本信息資源、教學經費投入,包括實驗室、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實踐基地、圖書信息資源、教材及參考書、教學經費等量化要求。七是質量保障體系。明確該專業類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專業的持續改進機制等各方面要求。八是附錄。列出該專業類知識體系和核心課程體系建議,并對有關量化標準進行定義。
“標準為先、使用為要”。教育部將推動《國標》的應用,讓標準發揮以標促改、以標促建、以標促強的作用。一是讓教指委用起來。教育部將成立2018-2022年教育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充分發揮新一屆教指委作用,開展《國標》的宣傳、解讀、推廣工作。二是讓高校動起來。《國標》發布后,各地、各相關行業部門要根據《國標》研究制定人才評價標準;各高校要根據《國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多樣化、高質量人才。三是與“三個一流”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教育部將把《國標》實施與“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建設緊密結合,對各高校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適時公布“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