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素質,提升我院教育教學質量,切實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彰顯“產、學、研、轉、創”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特色和雙創引領的“五共”育人模式,結合我院實際,現就本學期教研活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國及河南省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為引領,開展特色鮮明、富有實效的教學研究活動,推動我院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各系部根據各自實際制定教研活動計劃。教研活動開展需遵循以下原則:
(1)可行性 計劃制定務必符合實際情況,根據系部本學期教學重點以及教研教改的需要,參照學院整體工作實際和學院本學年教學工作要點,合理制定計劃。
(2)目的性 教研活動應以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
(3)特色性 教研活動既需研究職業教育教學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探討其內在規律性,同時又要重點研究學院“產、學、研、轉、創”進一步融合發展,多元育人“五共”人才培養機制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特色,探索產教城一體發展的新途徑。各專業(群)要以學院成果轉化引領的食品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為根本,持續打造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4)實效性 教研活動應講求實際效果,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
三、主要任務
1.定期組織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以黨、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為方向,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解放思想,更新職業教育理念。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黨的二十大關于職業教育的論述、《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法》《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和全省職業院校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及《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等職業本科教育相關綜合材料。
2.修訂完善各系部專業課程標準和教案。認真研討并全面實施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要求,修訂專業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目標,優化課程內容,規范教學過程,及時將更新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指導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教學要求,規范編寫教案,做好課程設計,合理運用各類教學資源,做好教學組織實施。
3.實施具有學院特色的紅色(價值觀)訓練、習慣(職業素養)訓練、心理(自信心)訓練、領導力訓練、營銷(自我展示)訓練、創業訓練,并將“六大訓練”運用到日常教學中。
4.把勞動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要積極引導教師充分發掘新時代勞動教育內涵,將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有機融入技能學習之中,不斷探索增強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5.繼續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建設符合項目式、模塊化教學需要的教學創新團隊,不斷優化教師能力結構。按照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成果轉化能力的食品技術技能人才目標,貫通融合“五共”人才培養機制,多元開發,積極開展規劃教材建設,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數字化教材及校本教材。教材要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強化思政融入,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等內容,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全過程。鼓勵各專業群教師團隊通過與企業深度融合,共同編制反映企業生產實際,且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的教學內容。總結推廣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探索創新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推廣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革命。每個教研室學期末提交2個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改革的案例。
6.著重推進課程改革。主動對接最新的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及時推進課程改革、調整課程結構、重塑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大力推進內涵建設,加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規劃教材、專業教學資源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等項目分級分批推進建設,探討實施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育、融入雙創教育、融入產業(崗位群)對人才需求的“一課三融”教學改革,從校級建設起步,向省級、國家級逐步推進。
7.繼續組織開展院級公開課。激勵廣大教師關注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課前教研室主任要負責安排研課和磨課,使公開課成為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和優秀教師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重要平臺。
8.建立教師教學發展共同體。結合實際制定教師培養計劃。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幫助青年教師成長;開展傳、幫、帶活動,加強對新入職教師的教學指導。落實聽課制度、觀摩教學制度,組織相互聽課、教學觀摩,開展同行評議;落實集體備課制度,凝聚集體智慧,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益,集體備課應有活動記錄。
四、完善教研室日常管理工作
1.繼續加強教師聽評課,堅持“推門聽課”教學活動。教研室要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積極組織開展聽評課及教學經驗交流座談等促學促教活動,助推學院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教務處不定期進行教學巡查、聽課。
2.規范教師教學資料。結合我院教學工作要求,研討、規范教師教學資料(課程標準、課程教學計劃、教案、聽課記錄、實驗實訓報告、作業批改記錄、試卷、試卷分析報告、實習報告等)。
3.規范日常課堂教學管理。各系部教研室組織教師開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學資料的自查、互查和抽查。對于檢查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集體研討,個性問題單獨交流,確保教學資料的規范性和完整性。
4.做好教研活動總結。每學期結束時,各系部應就本系部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做好工作總結,切實總結經驗,提高認識,發揮教研活動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做好本教研室的教學質量檢查,做好課程教學總結,提出教學改進措施。
五、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的各項制度
1.認真制訂教研計劃。每學期初,各系部及教研室在認真總結思考和合理謀劃工作的基礎上制定教研活動計劃。討論通過后匯總并報送教務處備案。
2.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教研室實行例會制度,各系部根據學院校歷工作時間安排,按單雙周分別組織政治學習和教研活動,時間不少于兩課時。
3.規范教研活動組織。做好教研活動的組織與考勤。教研活動實行記錄制,每次活動要有詳細記錄,包括時間、地點、主持人、參加人員、活動內容、發言記錄等,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討論、有結果。以系部為單位,把手寫的教研活動記錄拍照打包發給教務處。屆時,教務處將有專人巡回督促、抽查和指導。
4.各系部要建立健全以系部主任負全責、教學副主任牽頭、教研室主任負責、全員參與的教研工作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加強對各系部教研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5.組織開展優秀教研室選評。建立健全考評激勵機制,開展優秀教研室評選活動。同時,加強宣傳交流,及時總結推廣好的建設經驗和做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