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學生,以德技并修為追求,這是高職辦學的應有之義。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課程是育人的主載體,講臺是教師的責任田。只有堅守主陣地,緊抓主載體,深耕責任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教書與育人融為一體,才能圓滿完成立德樹人之大任。
近年來,職業教育界普遍更深刻、更清醒地認識到課程育人的重要性,對課程思政的重視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取得了明顯的育人成效。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在實際課程教學中,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思政的效果:
學情分析,多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忽視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把握,易導致教學與學生脫節。
思政元素,多注重從教材各個章節中挖掘,忽視從相應職業崗位所需態度、素養中去了解,易導致教學與職業崗位脫節。
思政體系,多注重在各個章節中零散地提取,忽視對課程思政元素內在脈絡的整體把握,易導致局部與整體脫節。
“三教”改革,多注重對教法的研究探索,忽視對教師自我約束能力的要求、對教材價值取向的把握,易導致教材、教法改革與教師的思政意識、育人能力脫節。
所以,我們需要培養教師深刻認識教材、課程、課堂的育人功能,把準學生的思想脈搏,深入了解相應職業崗位所需素養,精準把握課程思政的內在脈絡,積極探索符合學情的課程思政方式方法,引導學生不只是在術上求,更應該在道上修,培養學生德技并修、匠心報國,以善為“經師”、樂為“人師”的優師,成就真正的好課、優課、金課。
課程思政,從著力營造一個好氛圍開始。大學生涯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是從學業向職業逐漸遷移的過程。彌漫在校園中的育人的味道,將會刻入學生的記憶,融入學生的血液,使學生終身受益。黨建統領、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示范的體系構建,是最強的品格規范和信念引導;隨處可見的偉大科學家、大國工匠、技能大師、杰出企業家的事跡,是極好的文化浸潤和榜樣指引,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生動的詮釋,教人求真向上、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樂于奉獻。
課程思政,從用心培養一名好教師開始。教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航人,傳人生價值之道,授知識技能之業,解思想認識之惑,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在校園里、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鏡子,具有很強的示范性,是行走的思政載體。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是“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教師高尚的思想品德、優秀的職業道德、高品質的專業素養,是最重要的思政元素,對學生積極的道德信念、正確的價值追求、良好的個性品格、專注的專業態度的形成直接起著無聲的示范、催化和激勵作用。教師嚴謹的自我表率、對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是形成支持型課堂氛圍的前提,是課程思政取得良好成效的關鍵。
課程思政,從認真建設、選用一本好教材開始。每一本進入課堂的教材,都應該有科學的知識體系、精美的圖文呈現、健康的價值導向,體現國家戰略需求、民族優秀文化、科技發展動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都應該是一顆播撒真善美的種子,使青少年學生從中得到真的啟迪、善的啟發、美的啟示。在建設、選用教材問題上絕不能掉以輕心,樹人是百年大計,建設、選用教材失守,將會貽害百年。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去精心建設、認真選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尊重科學規律、適應時代要求的精品教材,使教材真正起到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課程思政,從積極探索一套好教法開始。課程思政,不能熱鬧一陣子,而應用心一輩子,需要教師用心奏好三部曲——術中見道,以道馭術,道術相融。要從課程的專業特點、崗位特點出發,圍繞課程思政的目標與內涵,認真梳理崗位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從知識點、技能點、崗位點的對應中去尋求思政點,厘清專業知識、技能崗位和思政元素的內在關聯,構建目標明確、邏輯清晰、覆蓋全面、布點合理的課程思政體系,此為術中見道。要結合學情分析、崗位分析,認真把握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切入途徑、融入節點,結合知識點的講授、技能點的傳授,通過恰到好處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建構健康的心智模式,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此為以道馭術。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精準滴灌,在把準學生思想脈搏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在助力學生職業抱負中提供恰切的情境體驗,使思政元素入腦入心,使課程思政有效融入、助力專業教育,避免知識和思政各管各,教書和育人兩張皮,此為道術相融。
課程思政,從校企協同喚醒一顆匠心開始。課程思政,某種程度上是通向崗位思政、職業思政。知識通過傳授而得,技能通過實操掌握,而素養、態度則需通過挖掘課程、崗位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去引導、激發、磨礪逐漸養成。對職業院校的學生,要培養文化潤心、技能立身、匠心報國的遠大志向。要為學生們創設校企協同育人的良好環境,從優秀企業文化中學習立身之本,在技能大師身邊感知匠心匠魂,在實踐實訓中體悟職業操守。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融入學生的靈魂血脈,使高尚的職業操守、優秀的職業素養真正化為學生的行為自覺。大國工匠進校園,技能大師進課堂,優秀榜樣在身旁,讓學生時刻學思踐悟,這是最好的課程思政,最好的職業啟蒙,最好的精神領航,使學生心中有信念、人生有追求、學習有榜樣、職業有堅守。
通過課程思政,潛移默化傳遞價值理念,讓學生真正領悟到,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必須具備的素養,每個崗位都有需要堅守的自覺,每個人都有應該彰顯的擔當。通過價值引領、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的有機融匯,最終實現教書、育人、育才的有機統一。
(作者:李慧玲系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