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4-10 16:52 瀏覽量:
來源: 《紅旗文稿》2021/7 作者: 王 英
我們黨的歷史,是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奮斗史、發展史,也是一部鮮活的資政育人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高校是人才培養和黨史教學、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做好高校黨史教學是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現實需要。高校要積極擔當、主動作為,通過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的黨史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發揮思政課的重要陣地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過程中,思政課承擔著知識傳承、價值引領、行為養成的重要職責,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黨史教學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內容和教學重點,思政課是黨史教學的重要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充分發揮思政課在黨史教學中的重要陣地作用,大力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史教學,就要堅持政治性,引導學生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注重系統性,豐富黨史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讀原著、原文,全面系統掌握中國共產黨誕生、發展、壯大、輝煌的歷史進程和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緊扣時代性,堅持歷史性和現實性的交融,引導學生認清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增強歷史自覺,心懷“國之大者”;把握規律性,講清楚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要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一系列關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題,引導廣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把個人理想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要引領青年學生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全面、系統和正確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百年的奮斗歷程與偉大成就,對黨的偉大歷史功績要講深講透,同時對黨在前進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存在的問題也不要回避,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實事求是地講清楚,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更要旗幟鮮明地加以批判,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觀、正確的黨史觀。
用活用好“大思政課”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億萬中國人民已經書寫和正在書寫的時代篇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高校的黨史教學要善用“大思政課”,通過有效的課程思政和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來扎實推進,提高實效。
講好“大思政課”,要堅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水平,增強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的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把黨的歷史講活、講生動、講深刻,讓黨史知識真正進學生頭腦。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建立學生社團、紅色網站等平臺,運用報告會、座談會、知識競賽、宣講活動、讀書活動、紅歌比賽等形式開展黨史教學,營造學習黨史的濃厚氛圍。要利用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等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范,增進愛黨、愛國情感。要精心組織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深化黨史教學,通過組織參觀、瞻仰革命遺址、遺跡、紅色場館等革命文物活動,把深刻的黨史教學內容融入到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中。要把黨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要把黨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以最鮮活、最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手機等多種現代科技手段,通過研討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網上教學等方式,進行線上線下學習教育有機結合,增加大學生了解黨史、學習黨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黨史教學更加富有成效。
加強黨史研究和黨史學科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推進黨史研究和黨史學科建設、開展黨史宣傳教育、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績”,把黨史研究和教育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高度進行考量,與培育時代新人、固本培元相聯系,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高校黨史教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史中蘊含著豐富的建黨管黨和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具有很強的資政育人功能。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偉大實踐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進程,深入開展黨史研究,總結概括其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加強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經驗特別是治國理政經驗研究、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發展史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的研究等,產生一系列有分量、有見解、史料豐富的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有效支撐黨史教學工作。要在研究方法、史料挖掘及黨史資源運用方面綜合發力,融合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新時代黨史研究質量。把黨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時充實到教育教學中,豐富教育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加強黨史學科建設,是進一步拓展和深化黨史研究、形成學科特色和完善學科體系的需要。黨史學科是一門對黨的歷史、理論與實踐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學科,它兼具政治、教育、歷史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的特點,要通過規范凝練學科定位,理順學科歸屬。只有把黨史學科建設扎實,才能完整、系統、深入地做好黨史教學,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準確把握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政黨,從對黨走過的風云激蕩的歷史、黨開創和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長期實踐的學習中,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信念。
加強高校教師隊伍黨史知識培訓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強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加強高校黨史教育教學和研究,推動高校黨史知識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教師是關鍵,必須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古人說:“師者,人之模范也。”要針對現實中一些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跟不上時代變化,黨史知識的廣度、深度上有所欠缺,黨史研究能力不足,使黨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不強的問題,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黨史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建設一支理論功底扎實、富于學術探索精神、研究能力突出、年齡結構合理、協同攻關能力強的黨史教師隊伍。通過這樣一批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黨史的優秀教學、科研隊伍,挖掘思政課與黨史教學的結合點,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相結合,增強黨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作者:唐山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