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培養制度
發布日期:2019-01-09 10:44: 瀏覽量:
一、指導思想:以教師的發展為本
二、實施計劃綱要
1、青年教師培養對象為35周歲以下的教師。目前首要任務是加強近五年參加工作的新教師的培養。
2、對新教師培養按類別、定目標、分階段進行。
①培養類別:常規教學工作培訓、班主任工作培訓、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及科研理論與實踐的培訓。
②培養階段及其目標:
第一步,學上課。新教師參加工作的第一年,要適應學科教學各項工作,掌握學校工作的一般規律,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謙虛謹慎、勤奮努力、初步掌握教學常規和教學基本功。熟悉教學課程標準和教材;懂得課堂設計;能夠調控課堂。學習班主任教育及管理工作。能初步應用教育技術服務教學。
第二步,會上課。在教學第二年要對照落實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嚴格按教學規律辦事,突出學科教學特點,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完善教學辦法,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掌握教學基本功。得到學生的信任,力爭考評合格。力爭可接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及理論服務和指導教學。
第三步,上好課。在教學第三年要理論聯系實際,在課標的指導下創造性的開展教學工作,在吸收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研究課堂教學最優化,爭創優質課,教學基本功全部達到合格,并能勝任班主任工作。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能進行教改教研實踐。
第四步,獨當一面。五年左右教育教學基本功熟練扎實,教育教學思想先進,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善于學習研究,有很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水平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針對教學實踐,開展課研活動和教育創新,成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探索者、實踐者。能在學校工作中成為教育教學和科研骨干。
3、培養工作實施措施
組建一對一結對子的幫帶關系,落實教學工作培訓。
在學科教學中,由教導處指定一個同年級同學科的骨干教師為指導教師,與一個新任教師結成一對一的師徒幫帶關系到。特殊情況下指定同科跨年級的骨干教師為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要指導青年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理解熟悉教學課程標準、教材,進行教法指導,全程指導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具體包括:A,教學計劃的制定及總結的書寫;B,備課及教案書寫;C,作業批閱及學生學習評價;D,課堂教學過程的指導(說課,跟蹤聽課、評課);E,了 解學情及教學輔導等。
指導教師每兩周至少跟蹤聽課一節,用專用聽課筆記記載,做好說課,評課等指導工作。
培養對象每周至少聽指導教師的課2節,用專用聽課筆記載,作好聽課筆記。培訓教師要對評課意見如實記錄。
堅持以校本培訓為主,新任教師必須參加,創造機會,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提倡繼續教育,倡導一專多能。組織符合校內實際的教學研究實踐,指導撰寫論文、經驗、總結,個案研究等,使青年教師有成功和發展的機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