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最近關于愛自己的話題非常流行。
有句話叫做“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那么,什么是愛自己?
愛自己是放縱自己的欲望,對自己的欲望不加節制嗎?
遇到好吃的時暴飲暴食,只圖一時開心,剛吃完火鍋又喝冰奶茶,卻忽略了這樣會給腸胃帶來負擔。
玩到好玩的游戲時過度沉浸其中,忽視時間的流逝,熬夜影響正常睡眠休息,白天上課無精打采。
這樣損害身體去滿足欲望,并不是真正“愛自己”的表現。
其實,愛自己是有節制的愛和無條件的愛。
▼
有節制的愛是指去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在遇到好吃的好玩的時候,也不要無節制的去沉浸其中,要懂得適度和呵護自己。該學習的時候鼓勵自己去完成學習任務,激勵自己為更長遠的目標而奮斗。制定于自己長期發展有益的目標,并去執行。
而無條件的愛指的就是無論我們是什么樣的人,我們都堅定的去愛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就像是一顆種子破土而出,綠色的嫩芽在陽光下熠熠閃光。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自我養育。我們小時候不能決定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但我們長大后可以選擇用良好的方式去養育自己,去和內心的小孩兒對話,做自己的好父母和良師益友。
在身體方面,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保持良好作息;好好吃飯,吃健康的食物,總是吃油膩辛辣的食物會加重腸胃負擔;適度鍛煉,嘗試瑜伽、羽毛球或者其它喜歡的運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在情緒體驗方面, 了解和正視自己的情緒,根據情緒標注效應,當我們識別出情緒,將情緒命名并表達出來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就會好一些。例如我們和室友鬧別扭之后,心里很不開心,我們可以去問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什么?”當我們得到答案,知道此時心中的情緒是委屈、憤怒的時候,這些被看到的情緒就會減輕,更少的讓我們難過。嘗試冥想、正念,跟隨指導語探索內心,獲得平靜;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并去做,嘗試新事物,獲得新的體驗。做事情時專注,達到心流狀態,會提升幸福感。親近自然,嘗試一下“公園二十分鐘效應”,看看樹葉,聽聽風吹過的聲音,自然聯結會讓我們更加的放松。
在社交方面,尊重和重視自己的感受,保護好自己的能量,真實的去看到自己的需求,不將別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和值得交往的人交朋友而非為了獲得對方的認可一味付出。
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狀況,并及時改善,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完成學習任務,為個人成長的長期目標而奮斗,這些都是愛自己、照顧自己的方式。
當我們在成長的河流中茫然四顧的時候,請低頭看看自己,我們就是河流中載著自己過河的那艘船。每朵花的綻放時間不同,而在綻放之前必然經過長期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