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廳 河南省財政廳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實施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工程的通知
教職成〔2019〕807號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教育局、財政局、發展改革委,各高等職業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職業院校內涵建設,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經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和省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省直三部門”)研究,決定啟動實施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工程(以下簡稱“高職雙高工程”)。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要,立足河南、放眼全國、面向未來,重點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引領高等職業教育提高質量和水平,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重要貢獻。
(二)總體目標。緊緊圍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三區一群”等國家戰略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按照建設教育強省和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重點建設3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我省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我省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到2022年,列入“高職雙高工程”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的辦學水平、服務能力、社會聲譽顯著提升,為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使職業教育成為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重點任務
(一)著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廣大師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將黨的建設與學校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加強職業院校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著力打造服務創新平臺。對接科技發展趨勢,以技術技能積累為紐帶,建設集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技術服務于一體,資源共享、機制靈活、產出高效的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平臺,促進創新成果與核心技術產業化,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與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建設兼具科技攻關、智庫咨詢、英才培養、創新創業功能,體現學校特色的服務創新平臺,服務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專業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給服務能力,與行業領先企業深度合作,建設兼具產品研發、工藝開發、技術推廣、大師培育功能的技術技能平臺,服務重點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積極開辦創新創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訓練營,積極發展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器,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舉辦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
(三)著力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校與行業領先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實現校企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享、基地共用,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全面推行“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等“雙培型”培養模式,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學校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或產教融合專業聯盟,引領職業教育集團化、聯盟式發展,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專業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工作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教學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或非遺傳承人工作室等平臺。
(四)著力打造高水平專業群。面向區域或行業的重點產業,依托優勢特色專業,健全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發展機制,促進專業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科學規范的人才培養方案,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納入教學內容,建設開放共享的專業群課程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全面推進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健全師生技能大賽制度,建立專業群課程審核、評估、動態調整機制,按照“菜單式、模塊化、開放型”的原則優化專業群課程體系。
(五)著力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以“四有”標準打造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將師德表現作為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的首要依據。優化教師能力結構,組建符合項目式、模塊化教學需要的教學創新團隊。培育、引進一批行業有權威、省內外有影響力的專業群建設帶頭人,著力培養一批能夠改進企業產品工藝、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骨干教師,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絕技絕藝的技術技能大師,聘請一批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大師名匠兼職任教。培養一批政治強、業務精、高水平的“雙帶頭人”,帶領專業群高質量發展。建設教師發展中心,提升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促進教師職業發展,加強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參加國際研修、交流和科研合作。
(六)著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智慧校園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消除信息孤島,保證信息安全,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學校管理方式變革,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以“信息技術+”升級傳統專業,及時發展數字經濟催生的新興專業。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需求,推進數字資源、教育數據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建設智慧課堂和虛擬工廠,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
(七)著力提升學校治理水平。健全內部治理體系,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體系,形成學校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體制機制,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構建現代化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的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制度,發揮咨詢、協商、議事和監督作用。設立校級學術委員會,統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設立校級專業建設委員會和教材選用委員會,指導和促進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用,審議學校重大問題。優化內部治理結構,擴大二級教學單位管理自主權,發展跨專業教學組織。
(八)著力提升校園文化水平。堅持以“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為核心,打造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尊重創造、尊重學生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多措并舉營造全方位育人文化。推動產業文化進校園、優秀企業文化進班級,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與職業精神。體現綠色校園、生態校園理念,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文體活動設施齊全,人文氣息濃郁,職業氛圍濃厚。
(九)著力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強與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引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探索援助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的渠道和模式。開展國際職業教育服務,承接“走出去”中資企業海外員工教育培訓,探索在國外建設魯班工坊,推動當地技術技能人才本土化。
(十)著力提升服務發展水平。培養適應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我省產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以應用技術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加強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成果的推廣轉化,推動中小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促進民族傳統工藝、民間技藝傳承創新。穩步提升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對口就業率,穩步提高用人單位及家長滿意率。學校要面向脫貧攻堅主戰場,積極擴大面向貧困地區的招生規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廣泛開展面向農業農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領域,聯合行業企業共同開展高質量技能人才培訓。積極主動開展職工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
三、組織實施
(一)協同推進。“高職雙高工程”項目建設,由省直三部門聯合組織;立項建設學校和專業群所在學校(以下簡稱“項目學校”)具體實施。
1.省直三部門職責。負責總體規劃、項目設計、審核立項、期滿考核、績效評價;規劃重點任務,統籌安排建設資金;指導項目學校加強項目管理;組織開展項目建設成效階段性評價和期滿考核。
2.學校主管單位職責。負責推薦立項建設學校;審核項目建設實施方案;落實項目建設監管責任,指導監督項目學校的建設,開展過程管理,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對項目建設情況實施績效評價。
3.項目學校職責。負責編制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按照最終確定的建設實施方案開展項目建設;確保項目資金使用規范、安全、高效;健全責任機制,完成項目績效目標,并接受監控、評價、考核、審計和社會監督。
(二)項目實施。“高職雙高工程”于2020年啟動,第一輪建設周期為5年(2020-2024年)。“高職雙高工程”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年度評價、期滿考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
1.申報與遴選。“高職雙高工程”遴選堅持質量為先、改革導向、扶優扶強,分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兩類布局。滿足條件的學校提交申報材料,學校主管單位擇優推薦,省直三部門遴選、確定并公布項目學校名單。
2.項目建設。遴選確定的立項建設學校按照十項“重點任務”要求,統籌財政資金、事業收入、經營性收入等,自主編制建設實施方案并報主管單位審核;主管單位審核同意后,報送省直三部門復核、備案,項目學校按照備案的建設方案建設,不得擅自調整建設內容。
3.項目監管。建設年度中,省直三部門對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成效情況進行階段性評價;建設周期結束,經省直三部門進行期滿考核,考核合格的予以認定并公布名單。
4.動態調整。“高職雙高工程”項目學校實行總量控制、動態調整,建設周期內,省直三部門將根據階段性評價和期滿考核情況,對建設進度緩慢、管理混亂、績效目標偏離較大、違法違規等現象的學校,取消立項建設資格,并適時進行等額替補。
(三)資金管理。項目學校主管單位、項目學校應確保本級財政投入資金等按備案的建設實施方案足額落實到位。項目學校要積極爭取主管單位的政策、資金等支持,積極吸納企業等社會資本投入,通過統籌財政撥款、事業收入、經營性收入等,建立持續、穩定的多元化經費投入機制。項目學校要嚴格執行有關財政政策和財務管理制度,按照建設實施方案使用省級財政獎補資金,切實加強資金管理,科學、規范和合理使用建設資金,不得用于購置土地、修建樓房等基本建設支出,不得用于“三公”經費、人員經費、償還貸款、支付利息、捐贈贊助、對外投資、抵償罰款以及與項目建設無關的其他支出,不得截留、挪用;對發現有截留、挪用、虛假申報、不執行政府采購等違規使用專項資金行為,以及項目進展緩慢、建設任務達不到預期目標的,省直三部門將按照《河南省省級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嚴肅處理,并相應扣減以后年度職業教育相關專項資金。項目學校要對項目資金實行分賬核算、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紀檢監察、主管單位等的檢查和監督,確保資金安全、合規、有效。屬于政府采購范圍的,要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管理程序辦理。
(四)績效考核。項目學校在編制建設實施方案時應制定明確的績效目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學校主管單位要對建設項目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確保績效目標如期保質保量實現。項目學校主管單位應適時對建設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項目實施效果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報送省教育廳,績效評價結果作為財政調整項目資金支持額度的重要依據。建設周期結束后,省教育廳將對“高職雙高工程”進行整體績效評價。
四、其他要求
(一)提高認識。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是打造中部地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重要舉措,是提升我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步驟,是我省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各地、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實施“高職雙高工程”的重要意義,提高站位、搶抓機遇,加強領導、奮發作為,著力打造一批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
(二)明確責任。省教育廳要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統籌安排和實施推進,牽頭組織項目建設的階段性評價和期滿考核。省財政廳要及時籌措和撥付資金,指導、督促做好績效評價。項目學校主管單位要加強對本地、本部門項目學校建設工作的指導、管理和監督,確保建設任務如期完成。項目學校校(院)長是項目建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項目學校要建立工作專班,制定管理制度,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三)優化環境。各地、各部門要加強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動員各方力量支持項目建設。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專業設置、內設機構、崗位設置等方面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項目學校大膽試、大膽闖,激發和保護干部隊伍敢于擔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河南省教育廳 河南省財政廳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9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