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師型”教師是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資源,是“三教”改革的關鍵,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重要地位。然而,隨著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由學校供給驅動向企業需求驅動轉變,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教育理念、能力要求、發展路徑、培養機制等與國家對其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還存在差距。因此,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發展應在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教師成長成才規律的前提下,聚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階梯發展和多元引導,對標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能力要求圖譜,優化“崗課賽證”四元融合的發展路徑,建立健全貫穿教師職業生涯的“雙師型”教師發展保障體系。
量化指標,確定“雙師型”教師能力要求圖譜
“雙師型”教師,即必須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為此,筆者所在的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以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全面發展為根本,聚焦教師職業生涯,萃取“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構建了“雙師型”教師能力圖譜。
該能力圖譜以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雙提升為最終目標,分為彰顯高職教師職業的能力、滿足一般教學需要的能力、凸顯職業教育特征的能力三個維度,涵蓋了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專業技術和實踐操作能力等21項具體指標,體現了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高等性、師范性和職業性的要求。
四元融合,構建“雙師型”教師發展路徑體系
“跨界”是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其“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也要遵循“跨界”的理念,以行業企業的最新技術和職業崗位需要為主線,聚焦教師技能的專業訓練、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培訓,在培養地點上跨越學校和企業,內容上跨越課堂教學和企業實踐,培養模式上跨越學校教學崗位和企業職業崗位。為此,筆者的學校以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校外優質資源,圍繞“崗”即“雙師型”教師高等性、師范性及職業性能力要求,“課”即以工學結合、校企共促教師培訓為核心,“賽”即以技能競賽及教學競賽為平臺,“證”即以教師分層分類評價認證為目標,構建了“崗課賽證”四元融合的“雙師型”教師發展路徑體系。
一是產教融合,建立校企雙元培訓模式。教師職后培訓是提升“雙師型”教師能力的關鍵舉措,在平臺建設方面,建成具有職教類型特色的教師發展中心和教師發展綜合業務系統,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在制度建設方面,實施專業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嚴格落實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及每年至少1個月的企業實踐制度;在培訓體系搭建方面,建立國外研修、國培計劃、省培計劃、校本培訓及企業掛職鍛煉等“五位一體”的線上線下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按需施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二是賽教融通,建立教師技能競賽體系。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賽促建、以賽促改”,建立“院—校—省—國”四級教師教學能力競賽體系,創新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推進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踐行能力、專業教學能力、綜合育人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等。堅持“以賽促訓”,將大賽項目融入“雙師型”教師培訓方案,內容轉化為教師培訓內容,標準遷移為教師評價標準,促進教師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的轉變,提升其實踐技能和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是階梯發展,構建雙師分層認證模式。教師發展是一個伴隨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的動態過程,展示著教師個人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不斷積累、養成與提高的經歷和體驗。“雙師型”教師的認證必須與教師的發展階段及各階段的能力要求相匹配。學校對標“雙師型”教師能力要求圖譜,制定和細化“雙師型”教師分層認證標準并兌現不同待遇,將“雙師型”教師分為初級“雙師”、中級“雙師”和高級“雙師”。
機制賦能,打造“雙師型”教師發展動力系統
解決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不健全、教師個體發展動力不足的關鍵在于健全激勵機制,厚植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從增強職業認同、完善評價機制兩個方面雙向發力、雙輪驅動。
一是健全激勵機制,厚植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一方面要突出績效導向,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強化績效考核管理,建立與職稱、職務內部崗位等級相匹配的津貼分配制度;制定以體現崗位績效和貢獻大小為核心的“雙師型”教師分層待遇標準;完善教師參與指導大賽、職業培訓、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科學研究等收入分配機制。另一方面要突出榮譽導向,搭建“國家級—行業級—省級—校級”教師榮譽體系,制定教師校內榮譽評價標準,設立師德標兵、教學名師、教壇新秀、優秀教師、技能大師等個人榮譽及優秀教科研團隊等集體榮譽,并在教師節期間進行表彰,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
二是增強職業認同,激發價值實現的內生動力。堅持師德統領,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統籌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開展師德師風培訓、師德文化宣傳、思想政治輪訓、教師宣誓承諾、紅色基地實踐等,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文化引領,以校園文化、校訓、校風、教風等,激活和提升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與動力。堅持名師帶領,充分發掘、選樹教師隊伍中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在青年教師導師安排、教師培訓名師示范、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發揮名師示范作用,號召教師見賢思齊,追求進步,激發教師安心從教、潛心教學的內生動力。
三是完善評價機制,凝聚教師發展的外部動力。堅持職稱導向,力破“五唯”,建立更加契合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教師職稱評審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突出育人成效、突出應用研究能力,將“雙師”資格作為專業課教師晉升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前置條件。盤活崗位資源,設置常設崗位和特設崗位,留足高層次、高技能人才聘任空間,明確崗位職責和聘任條件,嚴格崗位設置與聘任管理。完善評價辦法,打破“雙師型”教師終身制,實施動態聘任,聘期考核,“雙師”層級能上能下、“雙師”待遇能高能低;構建學生評教、同行評教、企業評教、督導評教等多元評價體系,綜合評價和認定“雙師型”教師業績,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質量。
(作者:夏德強系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教授;本文系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功能及運行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