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建設標準 |
---|---|---|
1.專業 規范 |
1.1建設目標 | 校企合作緊密,成效明顯,專業特色鮮明,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
1.2標準制定 |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人才需求調研、畢業生跟蹤反饋等機制健全并有效運行;專業標準具體明確,與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及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標準相吻合;課程標準、技能標準和評價標準等科學規范,可操作性強,體現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中高職協調發展理念。 | |
1.3人才培養方案 | 培養目標符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培養規格定位準確;方案體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人才培養模式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質量保障體系健全有效;人才培養方案具有示范性、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充分體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 |
2.師資 隊伍 |
2.1師資結構 | 專業帶頭人具有較高的教科研水平;教師隊伍結構優化,梯隊合理,素質優良;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達到80%以上,高級職稱比例不少于30%;持有職業(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比例達到專任教師的90%以上;其中,持有中級以上非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或職業(執業)資格證書的專任教師達到40%以上。專業教師保證每2年到企業實踐鍛煉不少于3個月;來自企業的優秀兼職教師與專業教師比例達到1∶1;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時比例達到50%以上;生師比達到16∶1。 |
2.2師資質量 |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教師培養培訓。任課教師教學改革意識和質量意識強,教科研水平、技術服務水平較高;積極聯合企業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企業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等服務活動,在行業內具有較高聲譽。 | |
3.教學 條件 |
3.1專項經費投入增長情況 | 用于專業調研、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專項建設經費充足,近5年持續增長。 |
3.2實踐教學條件 | 創建實境化、開放式、多功能的實踐教學場所,實行“校中廠”“廠中校”等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設施先進,現代技術含量高,具有融實訓、培訓、技能鑒定于一體的生產性實訓基地,能滿足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訓練需要;具有較穩定的能滿足學生實訓要求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企業指導人員指導效果好;必修實踐實訓課開出率100%。 | |
4.課程 建設 |
4.1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 | 構建了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能反映當前社會先進技術水平和最新崗位職業資格要求;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力度大、成效顯著。 |
4.2教材建設 | 主編高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或優秀教材;選用近3年出版的高職高專教材不少于70%;具有高職特色的高質量自編教材。 | |
4.3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進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多樣;專業課程積極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做學教一體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好;專業技能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開出率70%以上。開發虛擬流程、虛擬工藝、虛擬生產線等,提升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的效率和效果;搭建校企互動信息化教學平臺,探索將企業的生產過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實時傳送到學校課堂和企業兼職教師在生產現場遠程開展專業教學的改革。 | |
4.4合作辦學 | 積極開展合作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將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提升辦學水平;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服務大型跨國集團和企業的境外合作,開展技術培訓;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健全,國內外合作辦學成效好。 | |
4.5教學管理 | 教學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進,執行嚴格;教學管理改革力度大、效果好;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運行良好;專業指導委員會能實質性、制度性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訓室實行開放管理。 | |
5.教學 資源 |
5.1資源建設 | 專業教學資源先進、豐富;教學資源應充分反映專業發展趨勢與建設水平,致力于教學改革,在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方面具有優勢和特色。 |
5.2平臺運行 管理 |
確保網絡教學資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擴展性,資源能夠廣泛共享,形成適合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學生探索知識、自主學習的便捷平臺。 | |
6.培養 質量與 社會聲譽 |
6.1人文素養 | 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文化素質水平較高,具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 |
6.2職業技能 | 學生職業技能考核與社會職業資格證書接軌,鼓勵學生獲取職業資格高級證書,社會開展職業資格考試的專業,學生雙證書獲取率不低于90%;學生半年頂崗實習率達到100%。 | |
6.3社會聲譽 | 社會聲譽高;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畢業生創業率高,近3年畢業生一次平均就業率不少于80%,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成績顯著。 | |
7.專業 文化 |
7.1建設內容 | 在師生專業行為習慣養成、規章制度完善、師資培養工程導入、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推進等方面開展專業文化建設,凝練專業辦學思想、理念和精神,形成成熟的專業文化。 |
7.2建設成效 | 專業文化建設能夠引領專業發展,促進產學研結合,有利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專業建設服務,使專業特色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 |
8.社會 服務 |
8.1示范輻射 | 專業建設成果示范輻射作用成效顯著,在國內有較大影響。 |
8.2社會服務 | 社會服務能力強;開展高技能和新技術培訓,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研發;為企業職工和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繼續教育;專職教師主持技術研發或技術服務項目不少于2個。 | |
9.專業 特色 |
9.1專業所具備的特色 | 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創新形成,與國內、省內其他學校同類專業相比的優勢與特色,主要體現在(1)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2)高職辦學理念、辦學思路;(3)專業與產業對接;(4)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5)產學研結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